孩子  

媽媽,我的鼻子好難過~我的皮膚好癢喔!

病厭厭,該如何預防養出過敏兒?


聽到「過敏」,想必很多爸媽都會很焦慮,尤其是新手爸媽,自己或身邊親友都聽過不少過敏兒的辛酸血淚史。過敏兒除了常見的異位性皮膚炎、鼻子過敏,最嚴重的還可能引發氣喘問題!

兒童過敏比率居高不下,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表示,幾乎每三名嬰幼兒,就有一人過敏,從母親懷孕到孩子兩歲,是預防過敏的關鍵期,而國小一年級的學童當中,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占10%,支氣管氣喘約佔14%,而過敏性鼻炎則高達50%,等於兩個就有一個罹患過敏性鼻炎。


「第一次」後,啟動一連串過敏反應

 

過敏會因為接觸的過敏原不同,在寶寶各成長階段出現不同症狀,一歲前較常見到「異位性皮膚炎」,一歲後容易出現「過敏性鼻炎」,當過敏影響到氣管,就可能發生「氣喘」的現象。

 

氣喘除了嚴重會有呼吸困難、喘鳴、胸悶等症狀外,每到夜晚,人體抗過敏、發炎的機制減緩,加上溫度較低,還容易出現反覆咳嗽的情形,長期下來,不只孩子難受,爸媽也吃不消。更嚴重的是,當孩子過敏被誘發,演變為上述狀況時,往往就很難再回到原先健康的狀態了,建議家長防敏務必要及早。

對於嬰幼兒過敏,許多家長誤以為「出現症狀再治療就好。」小兒科吳建儀醫師指出,一旦出現「第一次過敏」,就會啟動一連串過敏反應:「過敏進行曲」,如異位性皮膚炎,寶寶皮膚會出現紅疹、發熱、搔癢難耐的狀況;過敏性鼻炎造成的鼻涕直流、呼吸不順等狀況,則容易讓孩子頭腦昏沉,進而影響學習力、專注力。

 

預防過敏:兼顧「環境」與「飲食」


60%的兒童氣喘患者是在兩歲前發病,在上小學前(六歲前)發病的患者則高達90%。初次發病後,若能盡早至醫院看診,接受適當治療,約有70%的孩童能在青春期前根治。


三歲前的幼兒,身體的免疫機制都還在發展當中,一旦被誘發成過敏體質,未來容易發生異位性皮膚炎、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等症狀。所以,爸媽們務必把握這段黃金期,提前透過飲食建立健康的基礎,以免孩子日後受苦。


過敏症狀如皮膚癢、鼻塞、咳嗽等,都很容易造成寶寶難入睡或淺眠易醒,勢必會干擾生長激素的分泌,建議家長,為了孩子日後的成長著想,務必把握三歲前體質尚未定型的時期,趁早幫寶寶做好預防過敏的工作。

 

正確的過敏預防對策應「環境清潔」與「慎選飲食」缺一不可!除了家裡需常清潔、利用吸塵器打掃,使用空氣清淨機、除濕機,少用毛料製品,孩子使用的床套最好選用防塵蟎。陳勇全醫師說,做好環境清潔是正確的,但不能「只做清潔,忽略飲食!」

 

預防過敏,哺餵母乳為優先

 

預防過敏「環境」跟「飲食」都是預防過敏很重要的兩大因素,必須「內外兼顧」才能有效預防。面對有過敏家族史的高危險群時,寶寶出生後,建議以母乳為主要的第一選擇。趁早做好防敏工作,寶寶出生後就開始哺育母乳

 

小兒科吳建儀醫師表示,母乳絕對是防敏過程中關鍵的一環,因其中含有許多珍貴的營養素及免疫因子,研究指出,哺餵母乳超過6個月以上,可以降低寶寶60%的過敏機率。

 

寶寶出生後,建議以母乳為主要的第一選擇,至少餵食46個月。因為母親乳的免疫球蛋白A可以幫忙對抗由腸道進入的原體和過敏原,而且也不會有牛奶中的過敏原。

尤其在3歲前,寶寶的腸道發育尚未成熟,飲食更要特別留意。對幼兒而言,母奶無非就是最好的營養來源,特別是產後初期開始分泌的初乳,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及免疫抗體,不只可提供寶寶成長所需,還能保護寶寶免於感染。

 

接觸大自然 預防過敏兒

可以用最近一個過敏研究中很熱門的「生物多樣性理論」(biodiversity hypothesis)來解釋,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理論,就是如果小時候居住在鄉下農場,因為可以接觸到較多的泥土,或草地等天然環境,其中所共生的無害的細菌及黴菌,會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比較不會發展出過敏及氣喘的體質。


其實,大自然是孩子而言,是很好的學習環境,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,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。所以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放下手機、平板、電視,多帶小朋友走出家門,在大自然中跑步玩耍,和草地或泥巴中的無害的微生物做好朋友,在童年時期頻繁地接觸大自然綠地,從事戶外活動才可以減少孩子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體質。

 


資料來源:ETtoday新聞雲、華人健康網、優活健康網、Nownews今日新聞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afer 的頭像
    iSafer

    愛寶貝iSafer的部落格

    iSa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