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著連假帶孩子出遊吧!
帶孩子出遊的準備
到年底前,除了最近的中秋節連假外,還有雙十國慶連假、以及元旦假期,趁著連假帶著孩子一同出遊,享受親密的親子時光。帶著孩子出遊,不一定得出國,在台灣,北、中、南各地,無論是田間、或公園,和爸爸一起學著爬樹、全家野餐、打水仗、和原住民學習射箭、或者到墾丁看寄居蟹,或者帶著孩子到棒球場看球賽,親子體驗十分多元,親子共同學習,陪伴孩子看世界。
親子出遊注意事項:
出遊的地點必須是能激發孩子興趣的地方。選擇親子遊目的地,需要考慮的因素有:航程遠近、遊玩天數、當地治安、衛生條件、目的地景觀。針對幼小孩童,不宜選擇飛行時間超過8小時或多次轉機才能抵達的地點。此外,應選擇那些符合孩子興趣,能提供孩子娛樂設施的景點。
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太小,對看過的東西不會留下印象,所以不必選擇太早帶孩子出遊。其實,孩子在3歲以後就會對去過的地方產生記憶,只要家長在現場有意識地教他們,日後再通過照片幫他們回憶,即便是三、四歲的小孩,也能在旅途中獲益。
切忌「走馬觀花」,每天2-3個景點最適合!由於小孩的身體不像成年人那樣耐疲勞,行程安排切忌太多、過於匆忙。短程最理想,並且為孩子留出每天的午睡時間;孩子喜歡動物就在那多玩一會兒;喜歡玩水就在海邊多待一會兒。
出遊前準備:
不管國內出遊,還是國外走走,要帶孩子出門旅行,應該要花點時間做準備。哪些事情是能夠讓孩子參與的呢?可以依孩子的年齡、能力來分派任務給孩子。
1.行前準備
一開始規劃出遊時,可以告訴孩子要一起去哪裡;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說明,可以見到哪些動植物及風景等。國小的孩子,爸媽可以讓孩子們參與規劃行程,提出想前往的景點,再全家一同討論,提升參與度。
2.準備自己的物品
國小孩童,已經能自行列出行李清單、自行打包,爸媽從旁協助檢查是否有遺漏,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物品負責任。
3.分配工作
旅程中可以分派些任務給孩子,比方讓孩子負責背自己的包包或水壺、玩具,若孩子已經會看手錶,可以告知孩子哪個時間預計前往下一個景點,請孩子負責提醒時間。就算孩子還不會看手錶,事先講解時間及行程的大略規劃,也較能避免孩子在玩得「不想走」時耍賴喔。
4.行前教育約法三章
避免孩子在公眾場合不守規矩,也要在行前告知孩子,若在公眾場合作出脫序行為時(如哭鬧),父母會如何處置、有哪些後果,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。
此外也能先溝通這次出遊,家裡如何規劃花費、孩子從中可以有多少的零用錢等,使孩子對於金錢支出有概念,避免買超過預算的玩具或紀念品。
準備好,開心出遊去!
在旅途中,可以讓孩子融入當地的生活,引導學會觀察。不同的旅行目的地,其所在地的民俗風情也不盡相同,適當的引導也許就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,從而去學習和瞭解,增加孩子的見識。
給孩子準備一本空白的塗鴉本。帶上一本空白的塗鴉本,讓孩子寫寫畫畫,會增加他的動手能力,也能更加的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。同時,也能讓孩子打發旅行中的空檔時間,讓孩子不會在飛機上或交通工具上吵鬧!
帶著孩子出門旅行的時候,孩子總會充滿好奇心的想要探索周圍的所有的事物。因此,行前的防走失教育和防走失裝備,爸媽都應該準備好,但三到六歲的孩子越來越有主見,防走失背包可能已經不受孩子青睞!爸媽可以選擇藍牙防走失手錶,利用藍牙技術應用在幼兒防走失的產品上。「iSafer藍牙追蹤器」利用父母的智慧手機裝設APP,以及孩子身上配戴手錶造型的藍牙追縱器,讓孩子遠離父母一定距離之後,就會開始發出警報,提醒爸媽要注意孩子在哪裡。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,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。
旅行回來後爸媽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旅行創作。無論是旅途中收集的石頭或者是各種的樹葉,還是說孩子想要自己動手畫出他這次旅途中喜歡的風景,這樣的創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他的觀察能力。旅途結束後,跟孩子一起回憶這一次的旅途,並把關於這次旅途相關的照片、或者其他物品放好,留下孩子美好的記憶。
孩子從小到大都在讀書、考試,若能在上小學之前帶著孩子到處旅行、探索,實際體驗各領域,豐富人生,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能力。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,而旅行就是最好的教材,孩子在旅行中學習到的,遠比大人想像的還要多和深刻,讓每一趟旅行都變成一堂體驗教育課!旅行中,讓孩子可以學習互相幫助,並培養出樂於助人的同理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