居家安全  


保護兒童安全系列

居家安全怎麼做?

 

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,事故傷害為台灣地區1-14歲兒童主要死因之第1位;而「居家環境」常常是最容易發生嬰幼兒事故傷害的場所。

而根據靖娟基金會的兒童居家安全日調查顯示,我們以為最安全的家裡,沒想到是孩童發生事故傷害最主要的地點!在大多數家長們眼中,「浴室」或「廚房」是家裡最危險的地方,但其實最多兒童是在「客廳」受傷。


居家生活中的潛在危機

 

1. 意外墜落的危害:跌墜、碰撞

家裡地面材質濕滑或高低不平,樓梯的欄杆間隙過大,家具放置的地點影響行走動線,都是造成孩子跌倒、墜落、碰撞受傷的原因。

 

2. 環境因素的危害:燒燙傷、觸電

廚房的爐火、熱鍋、浴室的熱水、餐廳的電鍋、臥室的電熨斗、未使用的插座孔及電線外漏,都曾造成嚴重的燒燙傷及觸電案例。

 

3. 誤食異物的危害:梗塞、窒息

家中許多小物品如硬幣、扭扣、玩具的小零件、小電池…等等,常被幼兒吞食或塞入口鼻而造成梗塞或窒息,另外,窗簾繩、密閉的空間、烘衣機、洗衣機,也都曾造成兒童的窒息死亡。

 

4. 尖銳物品的危害:割刺夾壓傷

家中的設備用品或工具類用品也不乏有尖角銳邊者,不慎就容易被刺傷或割傷,而門樞、抽屜、桌椅縫隙也常是家中成員手被夾傷的地方。

 

5. 化學物品的危害:中毒

家中的藥品、化妝品、殺蟲劑、清潔劑,如未放置妥當就有可能被幼兒誤食而中毒;每年冬天因寒冷而門窗緊閉,造成瓦斯燃燒不全容易導致的一氧化碳中毒。

 

打造孩童安全的居家環境

 

(1)客廳篇

 

預防跌倒

1. 地板最好以霧面、噴沙處理,或使用止滑墊,或選用軟性材質(如木板)或加鋪兒童安全軟墊,並避免地面油漬、潮濕,或散置物品。

2. 減少室內高低落差、儘量降低門檻高度,且電線盡量隱藏,避免絆倒孩童。

3. 樓梯階面可貼止滑條,並以對比易見的顏色區隔,且還要避免樓梯的欄杆間隙過大,可以增加隔板方式,以增加安全性。

4. 可在樓梯、走道等空間裝設扶手或門欄。

5. 傢俱尖銳桌角加上桌邊防護。

 

預防墜落

1. 家中有孩童,務必裝設鐵窗、或隱形鐵窗,以防止發生墜樓危機。
2. 樓梯、走廊、陽台、露臺的圍牆或欄杆高度要在85公分以上,欄杆間距10公分內,並且避免在旁堆放雜物或桌椅等,以免幼兒攀爬。

3. 窗戶需加裝60公分以上的欄杆或鐵窗,柵欄間距10公分以內。

4. 陽台、窗戶旁邊不要放置雜物或床鋪、沙發、椅子,地面保持淨空,以免幼兒靠近攀爬。

5. 注意鐵窗及陽台、樓梯之欄杆是否穩固,應定期檢修保養,若有生鏽脫落的現象,應立即維修改善。

 

(2)浴室與廁所

 

浴室安全規劃

1. 採用乾濕分離的空間規劃方式,並使用防滑地磚。

2. 在浴缸、馬桶及洗臉盆旁邊,加裝高度適合的安全扶手。

3. 浴室的門自內反鎖後,必需可從外面打開,以免孩童自己反鎖浴室內,發生意外時,家人無法進入協助。

 

預防浴室意外

1. 避免浴室濕滑,用水時盡量不要潑灑到地面,可在浴缸加裝浴簾或拉門。

2. 地磚可貼止滑片、塗防滑漆、或鋪防滑墊,防止跌倒;兒童浴缸底部可加鋪防滑墊。

3. 應避免將幼兒放在臉盆中或讓兒童站在臉盆上,防止臉盆墜落意外。

4. 孩童洗澡務必全程陪伴,避免讓孩童獨自待在浴盆中,避免發生溺斃意外。

 

從社會事件中學習,當下父母應該好好檢查家裡,是否有同樣的危險因子並馬上移除。也別忘了教導孩子安全知識。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、愛玩,活動量大的孩子難免會有小意外。居家安全不做很危險,做了至少多了一層防範,爸媽的一個小動作,也許就能免除孩子可能受傷之苦!

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、靖娟基金會
圖片來源:pixabay.com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afer 的頭像
    iSafer

    愛寶貝iSafer的部落格

    iSa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