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childrens-730664_1280.jpg

 

 

跑跑跳跳好健康

 

幼兒體操GO!

 

 

最近不少媽咪和明星藝人都紛紛帶著孩子參加幼兒體適能活動,其中又以小朋友體操和律動最夯,不少爸媽將小朋友送到幼兒體操教室,讓他們可藉由玩樂、發洩多餘精力,順便鍛鍊基礎體能,還能訓練感覺統合,刺激前庭系統。

 

而日本早稻田大學腦科學及嬰幼兒發展專家前橋明發現,日本和台灣的幼兒近年面臨的3大問題:大多幼兒睡眠時間不規律、用餐時間不定與運動不足,彼此相互影響,造成自律神經和腦內荷爾蒙失調,導致學習力及體能下降。因此,研發「0到2歲嬰幼兒體操」,提供父母當成親子運動的參考。

 

 

child-567421_1920.jpg

 

嬰幼兒體操培養肢體協調性

許多爸媽會認為,幼兒體操難道和運動比賽的體操一樣?其實幼兒體操非競技體操,而是著重幼兒發展,讓小朋友透過體操開發肢體潛能、培養專注力和身體協調性。

 

像是透過彈簧床進行彈跳動作的訓練,能有效促進孩童平衡感、協調性發展,也能避免運動期間因膝蓋直接與硬地接觸而受傷的缺點,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孩童而言,體操運動即為最適宜參與的運動項目之一。

 

在孩童的生長期間,適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神經元與突觸的發展,而體操運動的翻、滾、攀爬與倒立支撐等動作對身體而言,即為最正向的自然刺激。不僅如此,體操運動亦會促進腦部產生多巴胺、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三種神經傳導激素,有助於提升孩童的正向情緒,還可強化學習記憶、專注力。

 

small-child-331663_1280.jpg

 

居家親子體操遊戲

而在家裡也可以練習幼兒體操嗎?其實,親子體操遊戲不需道具,父母利用自己和幼兒身體就能進行,例如父母可抓著幼兒的腳讓幼兒用手走路,利用色紙摺成球體吹飽氣就能讓幼兒玩。

 

父母也在做家事之餘,配合音樂律動,做盪鞦韆或飛機飛行的動作遊戲,刺激幼兒的感官和肢體,促進寶寶大腦發展。

 

鍾杰融教練表示,1歲10個月後幼兒大多都已會走路、肢體活動順暢,所以可在父母的協助下做簡單體操動作,3歲以後肢體能力更好時,就更能獨立完成動作,父母只需從旁輔助或注意安全。

 

另外,體操不需強迫孩子一定要天天做、或規定每周要做幾次,想做時再做即可,主要是藉由遊戲順便鍛鍊一些孩子不常使用到的肌肉,而不是真的在『練體操』。 

 

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治療師也提醒,體操動作最好是在巧拼上進行,建議孩子赤腳即可,也盡量穿著寬鬆、有彈性的衣服,且幼兒的個別發展差異大,建議動作應循序漸進增加難度,比較安全。 

 

居家訓練3動作:前滾翻、斜倒立、核心肌群

教練提供兩組訓練,小朋友在家中也可練習;即為「前滾翻」和「斜倒立」,並且根據孩童年齡及能力規劃每天訓練次數,如5歲以下的小孩,可每天做20次前滾翻及斜倒立;而國小二、三年級學童,則可要求限時內做15到20、30次,依能力加強訓練。

 

因此,通常造成小朋友上課坐不住、喜歡動來動去、撐頭不專心等,都與其核心肌力有關係;因為核心肌群、背肌及後背肌力量不夠,便會覺得肩膀痠痛,想要改變姿勢,進而影響專注力;因此,在平時練習時,也可以加上核心肌群訓練來改善。

 

學體操不會長不高 賽事轉播致錯誤觀念

也有很多爸媽認為孩童練體操會不會長不高?其實只要透過正確的拉筋動作,就能適度地刺激骨頭兩端的生長板,進而促進幼兒的成長。而身高發展會受到先天遺傳及後天營養是否充足的影響,從事體操活動並不會限制身高發展。

 

李仁凱教練表示,身高有90%決定於遺傳基因,除非小朋友受到過度訓練,或重量訓練,肌肉太發達才會影響身高發育,但幼兒體操主要是引導小朋友的感覺統合,刺激前庭系統,訓練強度和專業體操選手是完全不同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a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