丟丟樂?
孩子喜歡往下丟東西
高雄市一棟27層的高樓大廈,最近經常發生高樓住戶故意丟東西下來,鍋碗瓢盆、甚至玩具,每個月幾乎都上演一次,曾經砸傷路過民眾,員警訪查,原來是24樓的2歲男童頑皮,趁阿嬤不注意,調皮往樓下亂丟東西、玩具。重力加速度,萬一不小心很可能會鬧出人命!
不少一到三歲的幼童喜歡亂扔、亂丟東西,尤其是往下丟東西。孩子喜歡丟丟樂,不只是玩具,像家中的碗盆、湯匙、梳子、甚至新聞事件中,二歲男童丟的鍋子……,凡是家中的物品都能成為他們的玩具,玩膩了就丟一旁,也不歸回原位,家裏滿地都是玩具,真是你丟、我撿!一天不撿個幾次,馬上家裏就像颱風過境一般,連走路都有困難。
為什麼孩子喜歡往下扔東西?
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:
小兒科醫師指出,一到二歲孩子的心裡,都有不斷探索世界的好奇。尤其亂挖、亂抓,甚至,哇!用手一扔,這東西就會往下掉耶!怎麼會這麼神奇?東西碰到地板的時候,有的會滾開,有的不動,有時候還會發出怪聲音耶!孩子喜歡每個都要試試看,看看還會發生什麼事!
專家這麼說,在這個階段,孩子是透過探索環境來學習的。因為孩子們有個別差異,探索的方式就會不同,有的會丟東西,有的會到處爬,有的還會把櫃子的東西全部搬出來。
從發展的角度來看,正是孩子正在健康成長的指標,爸媽千萬別禁止孩子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學習,在這個時候,父母可以另外營造學習的環境,讓孩子從遊戲中繼續發展他們的能力。
孩子愛丟丟樂!
家中孩子喜歡亂丟東西,一開始爸媽以為孩子是調皮、或者是在發脾氣了,但看他笑出聲來,似乎是樂在其中。爸媽很擔心孩子亂丟東西的行為會逐漸成為壞習慣。專家表示,丟東西是孩子獨有的學習方式,孩子正是在瞭解周圍世界的運行規律!
孩子愛丟東西的原因分析
兒童正常的發展時期
1歲~1歲半,這階段的幼兒喜歡不斷用嘗試錯誤的方法來探索環境。
1歲半~2歲,孩子開始學習使用內在的符號系統來思考及解決問題。
因此,這階段的孩子,對東西或玩具掉在地上特別感興趣。丟不同的玩具,改變不同的手法,得到不同的結果,這可說是幼兒早期克服困難、解決問題的一種表現。因此,藉由不斷地實驗,改變不同的方法來達成目的,幼兒逐漸認識周圍事物。
另外,一到二歲幼兒,有的很喜歡把玩具拆開來看,再試著裝回去,他們喜歡亂丟各種不同的玩具或物品,例如將球丟在地上會彈起來,將鍋蓋丟在地上會發出匡郎的聲音。
二歲開始進入最初反抗期
2、3歲的兒童已進入「最初反抗期」。這個時期的兒童傾向於固執、頑固,想要什麼就非要什麼不可,若不順他的意,可能以亂丟東西來發洩。
丟擲物品,孩子手與腦的訓練
孩子1歲以後,為了訓練神經及肌肉發展,會慢慢出現更精細的動作,同時也需要透過協調與整合的技巧練習,來訓練手部肌肉的動作。
特別是在2歲前,孩子因為精細動作訓練的需求,以及探索環境的關係,就會開始出現對拋擲或將物品丟到地上的行為,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的探索行為。
藉由不停地丟玩具、用不同方式丟看看、觀察丟出去會怎麼樣的實驗性方式,來認識周圍環境。會有丟球、投擲物品的行為發生,而此類行為會持續到孩子3歲左右。
這階段的孩子,也正是處於分離焦慮和安全感建立的時期,讓孩子感到安全無虞,孩子也更能放心地探索周遭環境,避免孩子用錯誤方式認識周遭環境。
丟玩具行為之背後的需求
孩子不斷丟玩具、丟物品,除了自身的學習之外,爸媽也應考慮孩子身心狀態,是否有以下的原因導致?
(1) 得不到關愛,想引人注意:
孩子為得到父母的關愛,而以丟東西引起父母的注意。
(2) 未被重視或自卑而爭權力:
例如父母生了弟弟後,對弟弟特別重視,而以丟東西的行為來表現。
(3) 向弟弟或妹妹報復的行為:
如玩具被弟弟弄壞後,會以破壞、亂丟玩具來報復。
(4) 自我放棄:
如拼圖無法完成,便把拼圖丟了滿地或丟掉而自我放棄。
處理孩子愛丟東西有法寶
孩子愛丟東西的成因很多,若是正常的發展階段,應以平常心對待;若是問題行為,應找出問題的癥結,不同的問題應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。但往樓下丟物品,影響他人安全的行為,就須與孩子溝通教育,透過適當的溝通、培養孩子物歸原處的習慣、以身作則及適當的買玩具,是解決孩子愛丟東西的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