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child-1293328_1280.jpg
 

就是愛拖拖拉拉!
 

破解孩子愛拖拖拉拉的個性...

 

明明媽媽就催著點點趕快去刷牙洗臉了,她還是拖拖拉拉,一副不情願的樣子;已經超過九點了,還在玩不肯睡;明明三分鐘就能收完的玩具,硬是做了半個小時……

 

不管怎麼三催四請、嘮嘮叨叨,孩子卻還是慢慢吞吞,3~4歲這階段的孩子,因為身心發展尚未成熟,爸媽要他快一點,他一點也感受不到,常表現漫不經心或拖拖拉拉的行為,看著爸媽很著急,需要設法教導孩子養成「說了馬上做」的好習慣。

kids-1248212_1280.jpg

 

為何愛拖拉?

面對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,父母親可以先了解拖延的原因。分析3~4歲幼兒拖拖拉拉的行為,可歸納以下原因:

 

孩子的時間觀念並非自然而然形成的,它需要通過大量地活動與積累,才會慢慢構建起來,所以,有時候孩子的拖拖拉拉個性,並非孩子不願意行動,而是時間觀念尚未形成。

 

有些時候是因為他還想繼續玩遊戲,當他玩樂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就要勉強他去做爸媽所要求的事情,例如,收玩具、準備上床睡覺,他在過程中就自然會「心不在焉」。

 

孩子經常會說:「明明我才看了五分鐘電視,為什麼把它關掉?」反之,如果你讓孩子做不喜歡做的事情,比如收玩具,他可能就會抱怨,怎麼收不完。

 

不管大人小孩,每個人都有自己行動的節奏。有人是慢性子,有人是急性子。急性子的爸媽看慢性子的孩子,自然想跳腳。催促孩子「快快快」,只會加深孩子對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的事情更糟糕的體驗和記憶,下一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就更提不起精神。


baby-1151347_1280.jpg
 

破解孩子的慢吞吞:建立孩子的時間觀

對於缺乏時間觀念的孩子,爸媽可以通過下面三種方式,幫助孩子增強時間觀念,克服「拖延症」。

 

1.設定時間限制

爸媽可以利用教孩子數數字,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時間觀念,比如洗手的時候,從1數到10然後關水龍頭。也可以用時鐘告訴孩子,當長指針知道數字幾的時候,就是洗澡時間了,再指到幾的時候,就是睡覺時間了,和孩子約定時間到了,就關燈睡覺。

 

2.制定規律的作息表

爸媽可以利用可愛的日曆,幫助孩子規劃日常活動 ,以先教孩子「早上,中午,下午,晚上」,再和孩子一起討論,早上、中午、下午、晚上都要做些什麼?什麼時間就要將玩具收好,刷牙洗臉準備睡覺。幫助孩子規律作息,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。

 

3.要有耐心反覆練習並給予讚美

如果孩子「拖拖拉拉」是因為不知從何做起,爸媽就應該多參與過程、觀察孩子做事的狀況,一步一步耐心示範或教導孩子正確做法,再加上大大的鼓勵。

 

例如,玩具太多太亂,孩子不知從何收起,父母便可以先清楚規劃所有玩具的收納位置,每一樣或每一類都有固定擺放的地方及收納盒,盒子也要標示清楚。接著,父母可以示範如何收拾,帶著孩子一起收,再訓練孩子獨自完成,只要孩子有主動收拾的表現,都要大力稱讚。

 

孩子是孩子,不是教一次就會記住,他們常常會讓你失去耐心,覺得怎麼教不會?其實可能再練習一次就會了,大人要有耐心不斷提醒孩子,給他們練習的機會,只要孩子做到了,就要讚美他,讓孩子充滿自信。

 

girl-419408_1280.jpg

 

 

解決心理不滿足的拖拉症

因心理時間的不滿足而引發「拖拉症」的孩子,爸媽們可以通過下面三種方式,幫孩子改進:


1.同理孩子想玩的心情

在要求孩子執行指令時,爸媽應避免使用強制的語氣,例如:快點去收玩具,最好能改成『以同理心的用詞和態度』。

 

例如:媽媽知道你還想玩,但現在是吃飯時間,等吃完飯,我們再一起玩玩具。以堅定的語句、溫和的態度,讓孩子知道該在對的時間,做對的事情。

 

2.讓生活瑣事變得有趣

有些孩子在做某件事上拖拖拉拉,不是因為缺乏行動力,而是因為覺得這件事並不有趣,或者,根本不想做這件事。

 

爸媽們可以試著將孩子的日常瑣事變得有趣,幫助孩子戰勝拖拉症。例如,孩子愛賴床時,可以將鬧鐘的聲音設置成特別的音樂或喜愛的動物聲音;邊說故事邊說,早餐有什麼好吃的!

 

3.設定孩子最喜愛的目標

爸媽們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他感興趣的目標,比如,告訴孩子,收完玩具就可以一起去看一集的卡通;如果能不賴床,就能去野餐或郊遊等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afer 的頭像
    iSafer

    愛寶貝iSafer的部落格

    iSa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